9月的珠海,秋風送爽,秋意漸濃。在斗門大橫琴5.0產業新空間,也即將迎來豐收季節。海四達儲能項目建設、招商、運營團隊忙得連軸轉,要趕在9月30日前,把一座“超級工廠”順利交付到客戶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四達”)手里,為企業年底順利投產以及開展產業深度協作奠定堅實基礎。
按時交付“超級工廠”
海四達是國內較早實現鋰電池技術產業化的企業之一,從事二次電池的研發生產已有近三十年,擁有應用于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完整的新能源電池研發和制造能力,是主流鋰離子電池廠商,在全球電動工具市場中穩居國內企業前三位。
2023年6月,海四達簽約落戶斗門大橫琴5.0產業新空間,由大橫琴集團為其“定制代建”生產廠房。海四達儲能項目作為政府立柱項目,無論從工程量,或是工藝復雜程度,還是設備先進度,都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工廠”:總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人民幣10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10棟單體建筑,其中,最高層高達24米,包含萬級潔凈車間。
大橫琴集團在接到項目建設任務后,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攻堅克難的戰斗力,僅用一年時間,就高效圓滿完成項目建設任務,按時為海四達交付出放心滿意的優質工程,不僅刷新了重大項目建設的“大橫琴速度”,在珠海市實施的“項目攻堅年”和“企業服務年”行動中,打了一場“漂亮仗”。
伴隨著海四達的強勢加入,由大橫琴集團構建“光伏+儲能”新能源產業集群,又增添一名“隱形冠軍”。目前,在新型儲能領域,大橫琴集團已初步構建從碳酸鋰、硫酸鎳、硫酸鈷、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電芯制造、PACK集成等全產業鏈條。項目總投資147億元,達產后產值預計可達688億元:園區整體呈現出枝繁葉茂,繁花似錦的產業生態,積蓄著澎湃的高質量發展動能。
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海四達項目全部建設達產后年產值預計40億元,預計至少為1000人提供就業崗位,海四達對區域經濟的貢獻遠不止于此,其對整個區域產業的“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效應也愈發彰顯。
有了“超級工廠”加持,海四達有了更足的底氣,發展步伐邁得更大更遠。2023年12月,海四達與衛藍新能源簽署戰略協議,實現強強聯手,雙方本著“開放協同、互相支持、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精神,共同攜手在新一代電池上迅速導入固態電解質體系,快速研發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電池進行推廣應用,并同時在市場端開展合作。
衛藍新能源作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固態電池技術產學研孵化企業,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具有40余年固態電池產業研究經驗,在多個固態鋰電技術領域實現“首次”突破。聚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寬溫區、長壽命的混合固液、全固態電池等產品,應用覆蓋新能源汽車、儲能、無人機、電動船舶等多個領域。
深度參與實現共贏
毋庸置疑,大橫琴集團是此次行業合作的深度參與者、有力構建者、積極貢獻者。大橫琴又好又快地為海四達打造了“高端定制”廠房,為其搶抓產業發展風口和市場窗口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也為其與衛藍新能源等合作對象開展產業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構建“光伏+儲能”新能源產業集群,也為行業進行深度協作打造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和想象空間。
對此,海四達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鑒于雙方良好的合作共贏體驗,將會“種草”大橫琴5.0產業新空間,推薦更多的優秀的產業項目與大橫琴集團合作,攜手做大做強“光伏+儲能”新能源產業集群。接下來,大橫琴集團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有力的擔當,為包括海四達在內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長遠發展。
大橫琴集團始終堅定貫徹落實“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工作要求,把服務珠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干好“產業”這件大事上,持續提升招商運營服務能力,以大空間、大載體招引更多大項目、大產業,構建大產業集群,賦能助力富山“智”造發展,為推動珠海西部地區能級量級邁向更高層次作出新的更大貢獻。